背景
18px
字体 夜晚 (「夜晚模式」)

第653章

    “一切尽人事听天命吧!”他身边的桥本有菜无奈的开口,随后看了一眼窗外的人群,感叹道,“到了明国的土地,我才明白那句古话!”

    “什么古话?”足利义持问道。

    桥本有菜神色郑重,“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!”说着,顿了顿,“明国人口是我们十倍,物产也是我们十倍,相比于我们东瀛而言就是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。当初将军阁下收到明国的照会,要将军阁下清缴骚扰明国海疆的狼人武士,许多人还不以为然,私下说将军阁下软弱!包括这次出使明国,许多人认为我们是行臣仆之事!”

    说着,更是长叹一声,“真该让那些人来看看,明国是何等的强大!这样的国家,不可为敌啊!”

    “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?”

    足利义持心中反复念着这句话,似乎用在此时形容他们的境遇有些不妥帖,可是再仔细想想,好像除了这话也没有任何语言能表述他们现在的心情。

    整个天下,凡是有日月的地方,好似都在大明的笼罩之下。包括隔山跨海的东瀛,以前的明国没有露出爪牙,所以他们感受不到压力。现在明国只是微微的有所动作,就让他们足利幕府变得举步维艰起来。

    “桥本君说的是呀!”足利义持感叹道,“对于这样的国家,我们只能谦卑的表达诚意。中夏人自诩为礼仪之邦,天朝上国,只要我们的诚意够,想必他们也会体谅我们的难处,以和为贵。”

    说到此处,他挑开窗帘,有些惘然的看着大明京师灯火璀璨的夜景。

    忽然间,他看见路边一个嘴里正吃着包子的小男孩。

    那男孩粉琢玉雕,干干净净很是可爱,见足利义持的目光看过来,还回了一个可爱的微笑。

    这一笑,让足利义持心中温暖,忍不住伸出手,对着小男孩善意的摆手。

    “多可爱的孩子啊!多热情的明国人啊!”

    但下一秒,骤然生变。

    “遭娘瘟的!”

    清脆的童声响起,紧接着半个包子嗖的一下扔了进来,直接顺着车窗,啪的一下呼在了足利义持的脸上。

    “纳尼?”

    车厢中两个倭使骤然大怒,发出惊呼。

    紧接着外边大街上,无数的骂声响起,“遭娘瘟的倭寇!直娘贼!入你娘的!”

    骂声之中,更有无数汉子挽着袖子骂骂咧咧上前。

    “赶紧拦住!”引导倭使队伍的纪纲赶紧大喊。

    维持秩序的兵丁赶紧上前,隔开那些百姓们。

    “老少爷们,街坊邻居,可不行啊!这是倭国的使,来给皇上进贡的!”

    “散散,老少爷们都散散,别挤!”

    兵丁们扯着脖子喊,可百姓们不买账。

    “给皇上进贡,也不是给老子进贡的,看着倭寇就窝不住火!”

    “这功夫来进贡了?日你娘的,前些年倭寇可杀了咱们不少人!”

    满街的骂声,让倭人使节团队噤若寒蝉,胆战心惊。

    ~

    “八嘎!”桥本有菜在车厢中骂道,“一群刁民!他们太不友好了!””

    足利义持神色阴郁,用袖子使劲的擦脸,“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,当初韩信也有胯下之辱!”

    “阁下能屈能伸,真是大丈夫!”桥本有菜称赞一句。

    “等住下来之后,你去约束我们的人,叫他们不要随意走动,更不要和明国人发生冲突!”足利义持交代道,“我们是客人,就要有客人的样子!”

    “哈衣!”

    “还有!”足利义持继续说道,“带来的那些美人,你要他们好好准备,梳洗一番换上最鲜艳的衣服,装扮出最好的妆容,准备侍奉明国的权贵!”

    “哈衣!”桥本有菜点头答应,随即问到,“可是,那些明国权贵会收吗?”

    “别人不敢说!”足利义持笑笑,“但是听说上次出使咱们东瀛,被将军阁下盛情款待的锦衣卫指挥使何广义也正在京师之中,他肯定对佐左木明希小姐还念念不忘!”说着,低声道,“把所有希望都放在明国皇帝的身上不现实,一个好汉三个帮,我们还要明国的权贵帮我们说话!”

    “搜得死内!”桥本有菜频频点头,“阁下高瞻远瞩。”说着,问道,“具体,是哪些明国贵族?”

    “嗯,以前打过交道的明国锦衣卫指挥使何广义阁下,燕王世子殿下,还有掌管理藩院的曹国公。”足利义持低声道,“这三个人在明国举足轻重,除了带来的美女,还有黄金白银珍珠。”说着,他笑笑,“所谓财色动人心,就不信他们能不为所动!”

    他俩正说着话,马车忽然停步。

    外边传来纪纲的声音,“两位尊使请下车吧,迎宾馆到了!”

    “有劳阁下了!”足利义持率先下车,鞠躬行礼。

    “不敢,份内之事!”纪纲笑笑,看着倭人的随行人员开始搬运行李等物,“两位休息,在下就不多打扰了!”

    “阁下请留步!”足利义持上前两步,忽然从袖子中抽出一个小袋子,飞快的塞入纪纲的手里,笑道,“区区礼物不成敬意!”说着,又感叹道,“说起来,阁下和鄙人也是故人之交,上次您随何指挥出访东瀛时,鄙人也曾领略过您的风采!”

    纪纲掂量下那小袋子,不动声色的收起来笑道,“改日得闲了,我请喝酒!”

    说着,走到了一边,见倭人在理藩院官员的引领下进了庭院,悄悄的打开那袋子。

    “嘶!”

    白花花圆滚滚,小袋子中竟然装着十几颗整齐一致上好的珍珠。每一颗都好似手指肚一般大小,是市面上的硬通货,就这么一袋没个千把的银元拿不下来。

    “还他妈真大方,不拿白不拿!”纪纲心中暗道。

    第131章

    来钱儿(2)理藩院的迎宾馆就是个五进的大宅,分隔成一个个单独的院落,说多好谈不上,但也都处处彰显着大国气象。

    此时偌大的迎宾馆中,除了倭使一行人住的地方之外,只有很远处一个偏僻小院的灯还亮着,也隐约能看到有人在朝这边张望。

    倭使所住的院落之中,满是忙碌的仆人。无论如何大国风度还是要有的,伸手不打笑脸人,人家

    千里迢迢而来该有的礼数还是要尽到。

    崭新的被褥灯具,各种器皿家具,茶叶干果点心,痰盂夜壶马桶.......

    “尊使一路辛苦,里面已经安顿好,还请早点安顿!”

    足利义持刚走进院子,理藩院的主事官杨士奇就迎面走来,拱手笑道,“今天太晚,诸位好好休息一番,明日给诸位准备了接风宴!”

    “您太客气了!”足利义持上前,鞠躬笑道,“无功不受禄,惭愧惭愧!”

    “这....?”杨士奇一愣,心说,“他妈的,无功不受禄是用在这的吗?”

    心中虽然腹诽,但是面上还是笑容相对,“您太客气了!”

    说着,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。

    谁知下一秒,就被足利义持抓住手,“杨桑,鄙人对你神交已久。早就听闻你是天朝上国饱学多才之士,风姿无二。当初您跟着燕王世子殿下出访东瀛,鄙人恨不得亲自一睹阁下的风采!只可惜,你们去的是山名家的封国,还真是造化弄人!”

    杨士奇心中恶寒,抽出手笑道,“尊使过奖了,杨某不过一介书生当不得如此盛赞!”

    可下一秒,杨士奇感觉指尖触碰到一个东西。

    低头一看,一卷卷起来的.....银票。

    “听说贵国如您这般才华横溢之人,多大清贫。”足利义持笑道,“些许礼物不成敬意,还望笑纳!”说着,一推杨士奇的手,“您若是不收,就是看不起鄙人。这不单是鄙人的心意,也是足利将军亲自吩咐的事!”

    借着灯光,杨士奇悄悄瞄了一眼,那银票显然是江浙一带钱庄的私票。如今东瀛和大明商船往来密切,大宗钱财往来都用这种信誉极好的私票。

    看了一下,卷起的银票上隐约能看到一个壹字,那这么一卷怕是有个两三千的样子。

    杨士奇手指一动,那卷银票自动滑入袖子当中,“您太客气了!”

    “这次鄙人等来到大明都城,很多事都要仰仗阁下!”足利义持继续笑道,“还请阁下为我们指点迷津!”

    “在下微末小吏,如何能....?”

    “说起来,在下和锦衣卫指挥使何大人乃是故人!”足利义持开口道,“今日怎么不见他的人影?”

    杨士奇心中一动,看看左右无人低声道,“尊使的事,如今是曹国公主管,何指挥使嘛......”

    瞬间,足利义持懂了。

    忙继续问道,“曹国公的大名鄙人如雷贯耳,乃是大明名将,又是皇帝陛下的心腹大臣。”说着,叹口气,“只可惜,这等人物,鄙人实在无缘一见啊!”说着,又道,“鄙人有个不情之请,不如请杨桑代为引荐?”

    “你他娘的属猴的?顺杆爬?”

    杨士奇心中骂了一句,脸上笑道,“引荐倒不用,明日接风宴,尊师自会见到曹国公。”说着,又侧身道,“远道而来尊使辛苦了,还是早点歇息吧!”

    足利义持的脸上有些失望。

    可随即,他又燃起几分希望。

    就听杨士奇继续说道,“若是安顿好之后,诸位觉不累,也可以出门随意走动,欣赏一下我大明风物。”

    ~~

    安顿好之后,足利义持和桥本有菜等人,换上了大明衣冠。

    一开始他还有些放心,派人先出迎宾馆试探。派出去的人马上回来禀报,就门口守着几个士兵,根本不管他们的进出。

    “跟明国人打交道真累啊!”一路上桥本有菜把足利义持和明国官员的对话都记在心中,感叹道,“都是话里有话啊!”

    “明国人讲究含蓄,这就是说话的艺术!”足利义持笑笑,然后正色道,“事不宜迟,我们这就去拜会那位曹国公!人不用太多,几个人跟着我即可,把礼物带上,还有藤斋飞鸟和今田美樱两位小姐也跟着!”

    “哈衣!”

    随后,足利义持在前,身后两个随从扛着一口箱子,还有几个人披着斗篷,小心翼翼的走出理藩院迎宾馆的大门。

    正如探路的人所说,他们这些使节可以自由出入。几个守门的士兵,就跟标枪一样站着,连眼角都没瞥他们一下。

    “辛苦了!”足利义持对那几个士兵半鞠躬,倒是把人家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但刚走出没几步,就听身后猛然传来声音,“留步!”

    足利义持诧异的回头,只见一个头上包裹着白布,身材精瘦的男子从后面追了上来。

    “你是?”足利义持用汉语问道。

    “请问,你们是东瀛的使节?”那人也说的是汉语,但腔调让足利义持有些嫌弃。

    “正是,敢问阁下?”

    “在下也是使节!”那人行礼道,“缅国阿瓦王出使明国的使节!”

    “哦!”足利义持哦了一声,很是有些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其实连缅国在哪他都未必清楚,对于东瀛来说,天下就三个大国,明国,早先的高丽还有他们东瀛。之所以有这种想法,是因为他们东瀛汉化极深,虽不臣服于大明,但也视其他小国为番邦。

    可是出于使者的敏感,他还是问道,“贵国为何派您出使大明?”

    “哎!”缅甸使者叹气道,“明国有位皇孙封到了云南和我缅国交接的地方,那位皇孙一去就大开杀戒。短短两个月时间内,就有十几次骑兵突袭,焚毁我邦城寨,掠夺杀人....他是不问良莠见人就杀,简直魔王一般。我王无奈,才派在下出使,可是....”

    说到此处,摇头道,“可是在下无用,来了明国十几天,竟然连一位管事的大臣都见不到,只能枯坐在迎宾馆中!”

    “幸亏没跟明国有陆地接壤!”足利义持心中暗道。

    “在下冒昧,见诸位好似要去拜访哪位大人。”缅甸使者行礼道,“不知可否看在都是大明藩国的面子上,也帮着在下引荐一番,在下感激不尽必有重谢!”

    “这个马鹿!”足利义持心中大骂,“你想得美!”

    当下鞠躬道,“阁下所言差异,鄙人等也是刚到,哪里有门路拜会明国大臣。鄙人等是想,看看明国的夜景,告辞了!”

    说完,不顾缅人使者的阻拦,带人就走。

    等甩脱了缅人使者之后,足利义持看着繁华的长街深深吸了一口气,再次洋溢笑脸,走到路边,对一名正在等客的轿夫问道,“请问,您知道曹国公的府邸在哪吗?”

    ~~

    “老爷,下午小的找人算了一下,小公爷跟晋王郡主的大婚,大概需要三十多万银元!”

    曹国公李景隆家的账房里,李景隆愁眉苦脸的看着眼前的账房先生。

    “这只是迎娶郡主的花费,头面首饰压箱的珠宝,还有自浙地采购的衣料,琉璃水晶镜子,各种家具!”账房先生双手捧着厚厚的账本,“还没算修建宅子的花费,若是按您说的修别院的话,额外还要二十八万!除了这些,还有给小公爷买田庄,马场.....”

    “可要血命了!”李景隆心中哀嚎。

    他是真不富裕了,家里的现钱在打云南的时候送进宫当孝敬了,如今家里库房的都是不好马上变现的存货,可眼下儿子即将结婚,正是花钱的时候。

    而且娶的儿媳妇,还是晋王家的郡主,根本是一文钱都省不得。

    “云南茶园子,高丽盐糖,还有浙江海商,棉布工坊那边的账收来了吗?”李景隆看也不看那账本,问道,“还有京城中那些铺子的租金,庄子上出息呢?”

    “回公爷,那几个地方的钱还没送过来。不过小的看,远水解不了近渴,您还是要早早筹备!”账房小心的说道,“再说,那些加起来,一年也不过三十万左右,也是有缺口!”

    “他....”李景隆心中骂了一声,眼珠转转,“要不再去老丈人家?毕竟亲外孙吗是不是?”

    就这时,二门管家快步进来,“公爷,有客到!”

    “谁呀?”李景隆皱眉。

    “说是东瀛的使节,小的看着贼眉鼠眼的没敢往里放!”管家说道。

    “哈!”李景隆心中一喜,“正愁没人教,天上掉下个粘豆包,送钱的来了!”

    第132章

    请公爷救救东瀛(1)足利义持带着手下,忐忑的站在曹国公府一进院里的一间的门厅中。

    他不时朝外张望,那看不见尽头的深宅大院,仿若怪兽的深渊巨口,让他有种莫名的慌张。

    因为他从进来开始,脑中就浮现出一个成语,自惭形秽。

    跟明国公爵的府邸比起来,幕府将军的府邸简直就像是茅草屋。不是说建筑形制和规模上,而是缺乏曹国公府这种气质。

    尤其是他眺望出去,一眼就能看到一处恢弘的大殿。那厚厚的屋脊之上蹲着各种狰狞的走兽,让人望而生畏。

    陪在他身边的李家门房,看着他们这些倭人小心翼翼的模样,心中不免有些轻视。

    “国公府你们都吓成这样,要是进了紫禁城还不吓尿裤子?”

    那门房心中腹诽一句,指着外头那处大殿开口道,“各位可知那是什么地方?”

    “还未请教!”足利义持忙问。

    “那是供奉了我们家老老太爷还有老太爷的享殿!”门房傲然道。

    足利义持顿时一愣,老老太爷和老太爷这样的词,对他似乎有些深奥了。

    幸好门房继续解释起来,“就是我们老爷,曹国公的祖父和父亲!”

    “哦!”足利义持恍然大悟,“听闻曹国公阁下是世袭的公爵,那么他的祖父和父亲也都是公爵....”

    “是王爷!”门房一脸正气的纠正,“我们家老老太爷,那可是太上皇的亲姐夫,兵荒马乱的岁月护着太上皇家仅有的男丁,跋山涉水找到了太上皇,让太上皇他们一家团聚....”

    “哦.....”足利义持张大嘴再次感叹,“忠肝义胆!”

    “那是!”门房更傲然道,“我们家老太爷,可是太上皇的亲外甥,自小被太上皇和故慈高皇后当成儿子养。十几岁就厮杀疆场,冲锋陷阵。我们老太爷那可是南征北战威名赫赫,知道鞑子的上都城吗?”

    说着,不等足利义持说话,继续说道,“我们家老太爷攻下来的,那可是历代大元皇帝的避暑圣地,我们家老太爷一把火给他烧个干干净净,抢....杀他个片甲不留!”

    “呦西!”足利义持感叹道,“真豪杰大丈夫!”

    “我们家这两位老太爷活着时候是公爵,这公爵可不是一般的公爵,乃是国公。”难得遇到一个不知道曹国公传承的,门房说得唾沫星子横飞,“身故之后,更是追封郡王。老老太爷是陇西郡王,老太爷是岐阳郡王,而且自老老太爷开始往上数三代,都是追封郡王。”

    门房伸出手指头,“要这么算,我们李家就是连续出了五个郡王。古往今来,这份恩典别说往前几千年,就是往后几千年都不可能有!”

    “斯国一得死内!”足利义持和身后的倭人使节,全部听得瞪大了眼,张大了嘴。在他们看来,这种外姓被封王,而且还是连续封了五代人简直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“谁死了?”门房瞪眼,“好好说话你怎么骂街!”

    “不是不是!”足利义持赶紧说道,“我等是在感叹,曹国公府果然不愧是大明第一豪门,厉害太厉害了!”

    “那是!”门房得意道,“跟诸位说,你们是来对地方了。别说你们,各藩进京的使节,谁不先来拜会我们老爷啊!”

    “请问!”足利义持又问道,“既然曹国公祖上五代都追封了郡王,那,那几位的名讳是?”

    “这....”门房直接愣住,这个话他可不敢说了。

    李景隆的祖父叫李贞,李贞的父亲叫李富。李富的父亲叫李六二,李六二的爹叫李五二.......其实李贞他爹的真名也不叫李富,而是叫李七三。

    其实李贞这名,也是后来有了身份才起的....

    他这个门房是李家的老亲兵退下来之后家主给的养老差事,别的事随便说,可主人的名讳他真不敢开口,再者说这些名字也叫不出口啊,堂堂追封的陇西王,叫李七三?
← 键盘左<<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+ 标记书签下一页 >> 键盘右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