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4章
就这时,外边忽然传来脚步。足利义持精神一振,忙打起精神。
岂料,走进来的却是曹国公的二门管家,就是负责接待客人迎来送往的管事。
“诸位东瀛使节!”二管家先是作揖,而后和和气气的的说道,“我们家公爷说了,天太晚了不见外客!”
“啊?”足利义持愣住了,他等了半天,居然就等来了两个字,不见!
“劳烦您再次通报一声!”足利义持赶紧说道,“我等千里迢迢从东瀛而来,仰慕曹国公的风范,特来拜见!”
“这些小矬子好不晓事!”二门管家心中暗道,“我们公爷是你们想见就能见的?”
可对方毕竟是一国使节,二门管家一个下人也不能无礼,开口道,“我们公爷说了,有什么事明日理藩院去说,公事公办。我们公爷还说了,他身为大明重臣,不方便私下会见番邦使者,诸位请回吧!”
足利义持哪里敢回,他出使大明之前早就探听得清楚,明国之中最能说得上话的人,就是这位曹国公。按理说他一国使节,不用这么低声下气,可他知道他身负的是足利幕府以后的命运,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忍辱负重。
换句话说,只要能换来明国对东瀛内战的不干涉,他就算死在这里又有何妨!
“劳烦足下再通禀一声!”足利义持大声道,“若是见不到曹国公,我等就不走了!”
“你怎么耍赖呢?”二门管家为难道,“我们公爷都说了,有事明儿衙门里说去!”
~~
他们说话的声音,传到外边。
李景隆站在屋檐的阴影下,听得真真切切。
他身后还跟着自己的儿子,即将成为晋王家仪宾的李琪。
“父亲,真不见?”李琪问道。
李景隆继续听着门厅里传出的话,低声笑道,“儿子你看出来什么没有?”说着,顿了顿笑道,“这些倭人使节,还真是能屈能伸啊!想当初咱们大明的使节派去东瀛,那边一个什么怀良亲王直接给一刀宰了。可现在呢,跟哈巴狗似的!”
李琪笑道,“他们是有求父亲您!”
“错了,不是求你爹,他们是求着咱们大明!”李景隆笑道,“他们畏惧的,也是咱们大明!”说着,冷笑道,“以前不求咱们的时候,说话叽里呱啦还他娘的一副有种你来打的模样。现在求着咱们了,一国使节对咱家的门房管家都低三下气,呵!”
李琪沉默片刻,“挺不要脸的!”
“儿子你记住了,不要脸的人,都比较可怕!”李景隆拍着儿子的肩膀,“他能把人骗得一愣一愣的!”
第133章
请公爷救救东瀛(2)“送客!”曹国公府的二管家,拂袖说道。
“这就是天朝的待客之道吗?”终于,足利义持身后一个武士忍不住了,大声怒斥,“我等万里之外而来,登门求见,曹国公即便是大明的贵胄,也没有道理这么轻视我们。他轻视我们,就是轻视我们东瀛幕府......”
他叽哩哇啦一顿喊,汉语之中掺杂着倭语,嗓门嗷嗷的听得人胆战心惊,面容狰狞好似要吃人一样。
二门管家一时心惊,顿时蹬蹬后退两步。
而那个老兵门房却在诧异之后,直接攥起了胳膊粗的顶门栓。
“八嘎!”足利义持大怒,对着属下上去就是啪啪两个嘴巴,“那你舍得露喏?这是你可以大呼小叫的地方吗?这么没有礼貌?你还有武士的教养吗?”
“私密马赛!”那武士低头,脸色却依旧愤愤不平。
“鄙人向他致歉!”足利义持转头对二管家说道,“请您大人大量!”
“无妨!”二管家僵硬的笑笑,心说你们这鬼哭狼嚎什么毛病。
随后,再次僵住,就见足利义持对那武士说道,“快点过来道歉,哈衣库!”
那武士阴沉着脸,狰狞道,“足利阁下,我们是使臣不是奴仆。”
“我们现在有求于人!”足利义持换了倭语,“难道你不知道什么是忍辱负重吗?”
“辱,不可负!”那武士大吼一声,“士可杀不可辱!”
说着,忽然双膝跪坐,嗖的一下从腰间抽出肋差,脸上青筋浮现,“我宁愿切腹,也不愿意受这样的侮辱!”
说着,扯开衣服露出肚皮,闪亮的尖刀直接对准小腹。
~
“闹腾什么呢?”
外边突然一声不悦的声音传来,而后有人喊道,“公爷驾到!”
曹国公来了?足利义持顿时一振。
旋即,一身蟒袍腰扎玉带,面容威严的李景隆冲进来。一双不怒自威的虎目巡视,最终落在了那想要切腹的武士身上,微微眯眼。
“老爷,您可来了,这帮使臣不知什么毛病,要把自己给豁开!”
李景隆摆手,看着足利义持,“尊使何意?”
后者面对李景隆,直接大礼五体投地,“请曹国公阁下,救救东瀛!”
~~
厅中,李景隆坐在主位上,面色看似不虞的盯着眼前,站起来只到他胸口的倭人使节们。
“本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,有事明日理藩院衙门里去说。”李景隆慢条斯理的开口,“诸位远来是客,我大明自会尽地主之谊。你们进贡我们回赠,若想想面见我大明皇帝陛下,就慢慢在迎宾馆等流程。”
足利义持深深鞠躬,“公爵阁下,恕鄙人直言,其实鄙人代表足利将军为何而来,您心中想必清楚。”
“你们不是为了两国邦交而来吗?”李景隆笑道。
“是!”足利义持顺着他的话头,“但是东瀛现在,以山名家为首的诸位大名,忽然起兵造反......”
“且慢!”李景隆忽然打断对方,正色道,“我大明从不干涉别国内政!”
“八嘎!”
足利义持心中破口大骂,不干涉?你们是没干涉,可却是你们一手挑起来的。见过不要脸的,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。
“遂,各国都奉我大明为宗主。”李景隆继续说道,“但我大明以德服人,从不干涉藩国内政。贵国的事,本公听闻深表遗憾,可也爱莫能助。”说着,叹息一声,“只可惜了东瀛百姓,战火之下生灵涂炭!”
见他如此,饶是足利义持再怎么能忍辱负重,此刻心中也是怒火中烧。
“国公阁下,一直以来我东瀛小国都对天朝毕恭毕敬,足利义满将军刚阁下,还接受了明国日本国王的册封,于情于理都不应该......”
“对了,本公忽然想起一个事!”李景隆正色道,“听闻足利义满将军只是东瀛的幕府将军,将军之上东瀛尚有天皇是不是?”说着,思索道,“他既是将军,那就是东瀛天皇之臣,怎么能凌驾于天皇之上呢?这次山名家起兵,打的就是清君侧的名号.....”
说到此处李景隆扶额道,“你看,这话又说回来了。你足利幕府代表天皇统治东瀛,我大明自是乐见其成。但东瀛有忠臣孝子,要拨乱反正,我大明也不能干涉啊!”
“国公阁下!”足利义持猛的上前几步,郑重说道,“山名家之所以起兵反叛,哪里来的底气,还要鄙人明说吗?第一次双方作战,山名家的火器还有马队,打的是什么旗号,还用鄙人挑明吗?”
“什么旗号?”李景隆装傻充愣,“莫非我大明的旗号?难不成上阵厮杀的是我大明的将士?”说着,笑笑,看着对方,“尊使是不是看错了,若真是我大明虎贲上阵,东瀛的战事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!”
威胁!赤裸裸的威胁!
足利义持按捺心中的怒火,低声道,“鄙人来之前,足利将军吩咐,大明似乎对东瀛有什么误会。天朝乃上国,东瀛乃小邦,天朝数千年来向来是泽被四方推行教化之道,即便小国微有冒犯,也大人不记小人过。”
“国公阁下,这次鄙人是带着满满的诚意而来!”足利义持鞠躬道,“只求曹国公,体谅下鄙国的难处!”说着,鞠躬更低,“若可以,鄙人斗胆冒昧请觐见大明皇帝陛下,陈述我东瀛谦卑之心。”
“你早说诚意不就结了!我也不用跟你这费这么多唾沫!”
李景隆心中暗笑,“尊使言重了,什么误会不误会的,天下本是一家!”说着,又笑道,“但对于贵国的事,我大明还是真不好。其实呀,我心里也是认可你的说法,也知道你足利幕府一片诚心,但是呢你要想想....”
“鄙人知道您的顾虑,毕竟国家大事也不是您一言而决的!”足利义持忙道,“鄙人只是请,国公大人您看在小邦一片诚心的份上,能担待一二!”说着,鞠躬道,“不胜感激!”
话说到这个份上,双方的意图都已明了。
足利义持需要李景隆帮着他们幕府在大明皇帝面前说话,而李景隆则是一副一推三六五滑不留手的样子。现在,就是表示诚意的时候了。
随即,李景隆还没说话,就见足利义持闪身,他身后的人推着一口箱子出来。
“你这是?”李景隆佯装不解。
“一点东瀛特产不成敬意,敬请笑纳!”足利义持一笑,“这点礼品实在拿不出手,微不足道。幸好现在大明东瀛商船往来密切,过几日还有两艘满载货物的商船抵达大明境内,到时候鄙人再登门拜访!”
说完,俯首鞠躬,转身离去。
~
“爹,这个?”李琪一直站在李景隆身边,见倭人使节走远之后,忧心忡忡的说道,“这箱子里定然都是黄白之物,番邦使节的礼可不是那么好收的!”
“放心吧,你爹心里有数!”李景隆笑笑,“去,打开!”
李琪叹口气,走到箱子跟前,微微用力掀开盖子。
“嘶!”李景隆倒吸一口冷气,“关上吧,晃眼睛!”
就这时,二门管家又从外边进来,低声道,“老爷!”
“人走了?”
“走了,但是......”
“说!”李景隆不悦道。
“但是给您又留下两个......大活人!”说着,二门管家微微侧身,露出身后两个披着斗篷的身影。尽管披着斗篷,可一眼就能看出诱人的身姿格外曼妙。
紧接着,两张祸国殃民的脸露出真颜,楚楚可怜的看着李景隆。
一时间,李景隆呆住了。
第134章
你永远都不了解这一晚,以足利义持为首的倭人跑了好几个地方,含蓄的送了许多礼。
直到已是夜深人静,街面上只剩下巡街的城防军,才返回理藩院的迎宾楼,洗漱休息。
夜虽然深,但从窗子望出去,依旧可见大明京师城内那彻夜不休的璀璨的灯火。
那些灯火都是灯笼,要么是挂在商铺的门前,要么是挂在路边的树上,总之尽管路上人影稀少,却依旧照亮着城里的每条道路。
“明国人还真是浮夸啊,天都黑了还点灯做什么呢?简直就是浪费!”
看着窗外的灯火,足利义持的脸上泛起几丝冷笑。
随后盘腿坐在地上,从行囊中翻出一本书,借着灯火仔细的起来。
灯火下,那本书的名字清晰可见,《汉国物语》。
“中夏之当权者,尊崇孔孟用以治理家邦。然其用之孔孟,乃是约束治民,而当权者不信其然也。历朝历代朝堂充斥君臣父子道德伦理之声,然内在之根本,利也!贪也!”
“彼尝言君子耻于言利,然其民间有言有钱能使鬼推磨,士大夫敛财自肥而损天下,民间以财多者为尊,史书上比比皆是!”
“此为我东瀛不兴科举之因也,所谓科举寒门取士。取之人尽读孔孟之中禁锢人心之偏颇之道,多为庸才。而寒门之人骤然得权,岂能不贪?”
“中夏人中庸之道,便是人服于风气之下,上有所好下有所效,效仿孝敬是也。读书人所求颜如玉黄金屋,归根到底都是一个钱字。儒家外表之下,隐含着这样的士大夫阶层,他们所提倡的道德伦理也不过是空话。即便有人德行高雅,但如此风气之中谁能独善其身呢?”
“千百年来孔孟圣人之学泽被四方,中夏人温良恭让的背后,满是高傲自大。在他们看来,除却他们本国之人,其他一律为蛮夷。自高自大墨守成规,不知变通妄自尊大.....”
忽然有风从窗户吹入,灯火跳跃了几下,足利义持将书凑到灯火前,更仔细认真的。
中夏和东瀛做了几千年的邻居,一直都是中夏影响着东瀛,而东瀛到底什么样,中夏人从来都没多看一眼。在东瀛许多学者一辈子都在研究中夏,可反过来中夏却从没有人研究过东瀛。
须知,你中夏传承了千百年,东瀛也传承了千百年,自有生存之道呀!
千百年来的研究,东瀛人自问是了解中夏人的,了解中夏的文化,民之习性,官员之品行.....
外边的风,忽然更大了,不但吹乱的灯火,更吹乱了足利义持手里的书页,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。
~~
“你那边收了多少?”
曹国公李景隆府前院的灯还亮着,李景隆跟何广义独处一室,两人面前摆着几样酒菜,笑着边吃边谈。
何广义一身便装,用帕子擦去颔下短须上的汁水,笑笑说道,“金沙一千两,大珍珠一百二十八颗,一尊珊瑚树。”说着,看向李景隆,“您呢?”
“没仔细看,但绝对比你多。”李景隆笑道,“人家还说了,这只是开胃菜,大头还在后边!”
“哈!”何广义一笑,“东瀛小矬子还学会看人下菜碟了,送礼还分出三六九等来了!”说着,低声道,“不过,据我所知给燕王世子送的可更多,光是带过去的女子,就有四个!抬着的大箱子,三口!”
这话李景隆一点都不意外,他对面这位可是大明朝的锦衣卫头子,要是这点事都不知道,可以回家抱孩子去了。
闻言,李景隆笑笑,“财帛动人心,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,那些东瀛人倒是学的快,知道先送礼再办事!”
“真办?”何广义笑道。
“拿我打擦是不是?”李景隆笑道,“这些东瀛人啊,还是没学到家。收了钱就要办事?他们大概也实没学过什么叫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!”
说着,端起酒杯跟何广义碰了一下,“拖着!”
“怎么拖?拖多久?”何广义问道。
“明儿让他们写条陈,就是把东瀛内战的前因后果写清楚,把他们那些绕口的诸侯名儿,谁家和谁家都什么关系写出来!”李景隆笑道,“他不写条陈,谁知道怎么回事啊?”
何广义无声一笑,“他写,咱们看,一来一回小半月。然后咱们再说,还要派人去东瀛核实,一来一回大半年!”说着,顿了顿笑道,“等回来了,再说请万岁爷圣裁!”
“不...”李景隆笑道,“哪有那么快就请万岁爷发话,核实了要朝堂公议。咱们说帮他们说话,但总有人不帮他们说话,然后咱们再给他指点门路,让他去找谁谁。”
“哈!且等吧,整不好这些小矬子要留在京城等过年吃饺子了!”何广义大笑道。
李景隆喝口酒,吃口菜,继续道,“他等的时候,咱们这边让山名家加把劲儿,揍得那什么鸟幕府招架不住。到时候,那些倭使在京城旧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,待不住!”
何广义想想,“等幕府真撑不住的时候,咱们再说话....”
“那时候说话,就得加钱了!”李景隆笑道,“这三瓜俩枣就给咱们兄弟打发了?是你没见过钱,还是我没见过钱?”说着,继续道,“总之,他们既然求着咱们,就准备好当散财童子吧!”
“还是你坏...还是你高!”何广义笑道,“倭人给你送礼,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!估摸着得让你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!”
“这话就错了,这钱呀!”李景隆又吃口菜,看着何广义,“咱们还是先不动为好,万岁爷那边...?是不是?”
何广义迟疑道,“皇上不是说了吗,该收就收!”
“咱俩到底谁坏?”李景隆笑骂。
同时,心里暗道,“你小子跟我装糊涂?你干什么我不知道吗?估摸着倭人送了你多少宝贝,你早就写折子送进宫给万岁爷御览去了。我得傻成啥样,能悄悄的都昧下了?”
何广义瞅瞅李景隆,“那明早上,咱们俩一块进宫?”
“东西都带着!”李景隆点头道。
“那....”何广义再迟疑片刻,“燕王世子那边....?”
“哎,别说!”李景隆指着面前的菜盘子说道,“这盘虾皮炒白菜粉丝不错,够鲜!”
明白了!他燕王世子爱说不说,轮不到他们俩操心。
~~
朱高炽裹着一床被子,坐在椅子上。
屋里没点灯,远远看去就跟头熊似的。
他面前摆着三口没打开的箱子,乌漆嘛黑之下只能看出大概的轮廓。
“足利幕府的使节到了京城,山名家那边知道不知道?”朱高炽心中暗道,“这时候,应该适当的让他们停一下,放出风说朝廷正在考虑同意足利幕府的请求。吓唬吓唬他们,让他们再出点血。”
“足利幕府这边呢,自然是能敲多狠就敲都狠。光是足利幕府称臣还不行,必须让东瀛的天皇去了尊号,最多给他留个日本国王,效仿以前的高丽称臣。”
黑布隆冬的屋里,朱高炽的小眼睛一闪一闪格外明亮。
第135章
二爷,不像话又是一个清晨,和昨日一模一样的清晨。
紫禁城的景色日复一日,就是这样一座宁静且好似百年都一成不变的宫城,对于整个天下而言的见方之地,却在统治着整个天下。
“难为你还专门进京跑一趟!”
乾清宫暖阁里,朱允熥随意的斜靠在软塌上,完全没有任何君王架子,笑着开口。
他面前站着一位身着蟒袍的男子,长须阔面皮肤有些古铜色,身材高大壮硕一看就是武人。
朱允熥话音落下,那人赶紧站起身半弯腰说道,“臣也许久未进京,趁着如今边疆无甚战事,就想着来见见皇上还有太上皇他老人家!”
“坐坐!”朱允熥笑着摆手,“说一句你起来一次,说一句起来一次,你不累朕看着都累,你我君臣私下底下说话,不要讲那么多大规矩!”说着,笑道,“当初你袭你父亲的爵位,镇守云南,朝廷中很多人还歪嘴,说你年轻资历浅,说什么藩镇之祸,嗨!”
朱允熥继续说道,“反正许多人不同意,是太上皇在朝会上说,沐春那孩子是咱的自家人,用他咱放心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