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4章
屋里的赵夫人还在发愣,下一秒骤然明白。赶紧抹了眼泪站起身,吩咐嬷嬷,“快,准备热水.....”一时间,她声音竟然有些发慌,“准备香胰子...准备新衣裳...白手绢!”
门外,赵石也明白过来。
他的爹娘是想着,让他临走之前,给家里留个种儿!
大明朝的勋贵之家,似乎都是这么个传统!
~
“过来!”
院子当中,赵思礼瞥了儿子一眼,一瘸一拐的前行。
赵石默默的跟着,爷俩几步之后到了赵思礼的书房。
承恩侯大老粗出身,所谓的书房就是个摆设,屋里摆了一些老物件。
赵思礼在上首坐了,右腿歇着伸直。
赵石坐在下首,低着头。
“想好了!”半晌之后,赵思礼开口,“打仗不是闹着玩的!”
“嗯!”赵石抬头,眼中有光,“儿子早就想好了!”
说着,用力点头,“儿子.....大丈夫有可为有可不为,儿子若是以前那个赵家的小少爷,自然可以在家混吃等死。仗着父亲你是个小官,有些小钱,然后给安排个差事,走您的老路!”
“可是,儿子现在是皇上的内弟,皇后的亲弟弟,是太子的亲舅舅.....蛾子就不能..就不能碌碌无为!”
看着儿子坚毅的目光,赵思礼心中骤然一疼。
当爹的,更疼儿子,只是没办法说出口。
“好!”好半天,赵思礼才开口道,“你有这个志气,你爹不拦着你!”说着,叹口气,“不过,有些话,爹要交代你!”
赵石起身站好,垂首聆听。
下一秒,目光落在赵思礼那条不能回弯的腿上,上前一步,跪在父亲面前。
他这一跪,赵思礼差点就老泪纵横。
“我跟你说!”赵思礼缓声道,“你这身份去了军中,虽说没凶险。但仗打起来,什么都不好说。我找人打听过,这次的总兵官吴论,是个混不吝的杀才,最喜欢干刀头舔血的事!”
“若真是有凶险的时候.....”说着,赵思礼一顿,猛的加大声音,“就算是有性命之忧,你也不能怂!”
赵石猛的抬头,看向父亲。
“你若是怂了,一辈子抬不起头来!”赵思礼瞪着眼,眼眶通红,“怂了,就真诚了笑柄!”
“儿子知道!”赵石用力的点头。
“你爹我当年怂过!”赵思礼拍拍自己的废腿,苦笑道,“当年没了它,为了保全性命,你爹我在城下装死。性命是留住了,可一辈子都只能做个芝麻大小的官儿,一辈子给人家赔笑脸儿!”
“有时候我在想,若是当初不怂,豁出去了,他娘的说不定.....”
“父亲!”赵石打断赵思礼的话,“您用这条腿,给母亲给儿子给咱们一家人,换了几十年的好日子。现在,咱家到儿子出头了。儿子长大了,是儿子给您二老,挣脸面的时候了!”
“好!”赵思礼鼻子一酸,眼泪差点就落下。
“儿子什么知道!”赵石一脸郑重,“也什么都明白!”说着,重重叩首,“不孝儿叩拜父亲大人,定不辱赵家门楣,定像个男子汉一样!”
“好!”
赵思礼用力点头。
可他心中却在呐喊,“谁他妈要你光宗耀祖,谁他妈要你振兴门楣。老子要你,活着回来!”
他更知道,为何他这儿子小小年纪,就有这么强的好胜心。
因为他赵家太....根基太浅薄了。
浅薄到宫里头皇后和太子身后,根本没有可以依靠的人。
“儿呀!多了爹不说!”赵思礼忍着自己,想把儿子揽在怀里的冲动,“记着,上了战场别怕,你越怕越出事儿!”
“是!”赵石用力的叩首。
就这时,管家出现在门外,“侯爷,曹国公登门拜访!”
(哎.........一言难尽啊)
第七十章
好人啊(2)赵家父子赶紧起身,迎出门外。
李景隆带着一个亲兵,正坐在赵家的门房里。
见到他们父子二人,李景隆快步上前,不等他们说话,直接开口道,“我知道,这功夫贵府上不应该见外客,是我来的冒昧了!”
“您哪儿的话?”赵思礼笑道。
李景隆一笑,“侯爷,我也是当爹的,感同身受!”
赵思礼叹口气,默默点头,侧身道,“请!”
“不了!”李景隆摆手,看向赵石,“我和国舅爷投缘,打心眼里亲近。”随即,顿了顿,也叹道,“国舅爷少年存大志,了不起呀!”
然后,他回头,从亲兵的背上解下重重的包袱,双手捧着,送到赵石的面前,“出门在外不比家里,战场上刀枪无眼。我这有几件东西,关键时刻能顶大用,你留着用!”
“这....”
瞬间,赵家父子齐齐动容。
曹国公李景隆亲自前来,居然是送东西?
赵石只觉得那包袱很重,怕是有几十斤。
放在桌子上打开,顿时倒吸一口冷气。
包袱之中,触入眼帘的竟然是一副精心打造的连环锁子甲。
“这甲是当年蒙元大内的东西,波斯工匠打造的!”李景隆开口道,“穿着轻便合身,连腋下都能护住!你去缅国,那些蛮子最喜欢在林子里放冷箭,这甲或许扛不住长枪,但弩箭却伤不了!”
“你看里面的衬,三层夹了铁线的,我在漠北用过一回,好使!”
顿时,赵家父子更是动容。
蒙元大内的东西,那就是李家上一代在元大都所得。
对于武将而言,这样的宝甲是要传家的,哪有送给外人的道理。
“公爷,这太贵重了?”赵石忙道。
“咱们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!”李景隆皱眉,“红粉送佳人,宝甲送壮士。国舅爷,你不收可是打我的脸!”
赵石看了一眼赵思礼,后者无奈的点头。
紧接着,赵石又发现包袱中有个檀木匣子。
打开一看,当场愣住。
赵思礼看过去,也是瞪大双眼,当场失声。
两把精美的手铳,摆在匣子中。锃亮的枪管,鎏金带着簪花的枪柄,还有一枚枚牛皮纸包裹的弹丸。
“火器制造局精心打造的玩意儿!”李景隆笑道,“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,现在借花献佛!”说着,一指火铳,继续道,“这玩意装填快,不用明火,不怕潮....配上身边几个护卫,十步之内敌人近不得身。”
“一枪打出去,开山裂石中者立死!”李景隆又笑道,“防身的东西不嫌多!”
“这不成!”赵石不住的摇头,“公爷,这东西可是有碍!”
大明朝对火器的管理很严厉,尤其是这样的火器,必须是皇帝御赐才能拥有。
“放心!”李景隆拍着胸脯子,“万事有我兜着!”说着,冷笑道,“国舅爷拿两把火铳,碍着谁了?我看谁敢多嘴!”
“不.....”
赵石还待再说,却又被李景隆堵住,“收着收着,关键时刻能保命!”
赵思礼见状,心知这人情是逃不过了,也开口道,“既是国公一片美意,你就收了!”
“如此,愧领了!”赵石对火铳倒是爱不释手,看了又看。
“知道贵府上现在不是跟外客闲聊的时候!”李景隆又道,“但有些话,我还是要多说几句!”
“你的金玉良言,我求都求不来!”赵思礼笑道。
“吴伦那人脾气不好!”李景隆正色交待道,“嘴也不好!你去他身边,多半要受委屈!他那人,长着一张臭嘴,能把活人骂死,把死人骂哭!要不是这臭嘴和臭脾气,他也不至于在家赋闲这么多年!”
赵石听着,默默点头记在心中。
他是国舅爷不假,可人家吴伦完全可以不鸟他。
人家是皇上的亲堂姐夫,太祖高皇帝的亲孙女婿,人家老子是追封的国公,大哥是安陆侯,军中实权人物。
论门第和身份,比赵家这个半路出家的外戚,强的不是一星半点。
“他那人吃软不吃硬,他说什么你就听什么!”李景隆继续嘱咐道,“但那小子心不坏!就是顺毛驴!”
“晚辈知道了!多谢国公美意!”赵石开口告谢。
“你跟他别这么客气!跟他说话最好三句不离老娘!”李景隆笑道,“越是脏话他越爱听!”
赵石有些尴尬,他还真不会说脏话。
“他呢,还喜欢身先士卒!反正他是一天不见血就不安生!”李景隆叹口气,继续道,“那厮还喜欢干屠城的事!我劝一句,这种事国舅爷你就当没看见!别多说,也别多劝!”
“那...总不能杀良冒功不分良莠....”
赵石刚开口,李景隆又打断他,“你看,担心什么你说什么!”说着,继续道,“杀人呀!我的国舅爷!杀谁不是杀!当兵的首级就是军功,他杀红眼了见着玉皇大帝都给几刀!”
“再说咱们去缅国,可不是什么正义之师。你当是讨伐无道呢?就是去杀去抢....”李景隆低声道,“你年级小,千万别滥好心!”
赵思礼在旁说道,“对,曹国公说的对。这种事,你别管,你也别多嘴多舌的,你就当看不见!”
李景隆说的是好话,但是赵思礼忽然觉得李景隆比他这个亲爹还要絮叨。
而且,絮叨起来没完了呢!
“对了,府上有老兵....嗨,这么着,我回去在我家里选几个百战老兵,跟着国舅爷!”李景隆又道。
“这可使不得!”赵思礼练练摆手,“您都已经够客气的了,哪好意思.....”
正说着,赵家的管家登登登的跑来,“侯爷,少爷,宫里来人了!”
李景隆心里松了口气,暗道,“他娘的,可算来了!”
~~
赵家门外,一辆马车停住。
两个侍卫撩开帘子,一个胖胖的红衣太监从里面笑呵呵的出来。
“老梅!”李景隆先出来,冲着下来的太监笑道,“有日子没见啦!”
来者,坤宁宫总管太监梅良心。
“哟,您怎么在这?”梅良心笑道。
“国舅爷出征在即,我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帮手的!”李景隆上前,笑眯眯的,“梅总管,怎么着,你现在涨了行市,十天半月都见不着了?”
他俩是老相识了,一点都不见外。
梅良心笑道,“公爷,杂家是内廷当差,出不来呀!”
“嘶!”李景隆笑道,“你不出来,我家里的好酒可没人喝呀!”说着,低声道,“我先走,回头你回宫的时候,顺带脚从我家门前过,三十年的绍兴黄,我给你带几坛!”
太监都是重私欲的人,闻言笑得满脸是花。
可是有些担忧,“公爷,宫里的规矩您知道,再说....”说着,他看看身边跟着的侍卫们。
“我给的,谁敢多嘴?”李景隆眼睛一横,“反了他们了!”
说完,拍拍梅良心的肩膀,“回见啊!”
“公爷慢走!”梅良心看着李景隆的背影,心中暗道,“好人啊!”
第七十一章
好好教(1)“娘娘,曹国公可真是个好人呀!”
坤宁宫里,刚回宫复命的梅良心跪在地上,跟纱帘后头的皇后赵宁二禀告道,“奴婢去国丈爷府上的时候,正赶上曹国公从里面出来!”
赵宁儿拍着床榻上,正在酣睡的六斤,脸带笑意的默默倾听。
她本就是有些丰腴的女子,如今为人母又随着年纪渐长,身形脸蛋都越发的圆润。
此时的审美女子略胖为上,胖些才能显得端庄大气,显得有福有寿。
“这么说,他还真是个有心的!”听完梅良心的话,赵宁儿淡淡的说道。
梅良心笑道,“可不是嘛,奴婢瞧着曹国公对国舅爷那股劲,就好像是实在亲戚似的!”
“嗯!”赵宁儿沉思片刻,嗯了一声,随后道,“你也累了,下去歇着吧!”
“奴婢告退!”
坤宁宫中,再度变得沉静起来。
外边的风微微吹,门上的纱帘轻轻动。
赵宁儿看着六斤粉嫩的脸颊,忽然无声叹气。
她早不是当初的懵懂少女了,在宫里这么多年,就算学不会,看也看会了,再说还有许多事,女人根本不需要学,天生就懂,也天生就喜欢乱琢磨。
皇上还很年轻,现在宫里的嫔妃少,以后呢?
她赵家,作为外戚实在拿不出手。
老爷子不在了,很多事都让人心里没底。也不是没底,而是未来太远太远,谁能预料得到?
“来人!”赵宁儿轻声吩咐。
“奴婢在!”一位年老的嬷嬷,穿着平底软包布鞋从侧殿进来,“娘娘!”
“明儿派人去曹国公府上传旨!”赵宁儿捋了下鬓角,“就说御花园的花开了,让曹国公夫人进宫来赏花!”
“是!”
“等会!”赵宁儿又道,“还有郑国公夫人,保国公夫人...”说着,他想想,“承恩侯夫人!”
是,她赵家的母族没什么。
可六斤身后站着的,可不光是她赵家。
想到此处,她心情稍缓,但随即又有些不安。
手掌轻柔的抚摸六斤的额头,心中暗道,“就这么一个独苗太单薄了!”
就这时,外边忽然传来轻微的脚步。
赵宁儿抬头看去,朱允熥就带着王八耻一人,缓缓从外边进来。
~
“赶紧!”
赵宁儿对身边的嬷嬷低呼,“把太子抱下去!”
说着,站起身再次捋捋鬓角,又忍不住站在梳妆台前看看镜子中的自己。
这一看,眼神凝住了。
坐女儿时原本平坦的小腹,似乎...有些发涨了。
“知道你没睡,朕特意来看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