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18px
字体 夜晚 (「夜晚模式」)

第787章

    当然,尊重源自实力。

    千百年来只要中夏大一统且没有战乱,就是世界这片丛林之中,最凶狠的那一头狮子。

    倒是我们自己,给这头狮子套上了枷锁。

    就好比原时空的大明,自英宗之后开始走下坡路,一走就是近两百年。然后那道无形的枷锁,把中夏这头狮子变成了和蔼可亲的狮子狗。

    而这两百年的时间内,这些周边地区的小邦,从仰慕中夏文明到学习且模仿。从一个个分裂的城邦变成一统的王朝,继而敢于对虚弱的中夏帝国龇牙咧嘴,乃至挑衅。

    幸好,我们的底子太雄厚了,经得起不肖子孙的挥霍。

    而我们的文明又犹如大海,平静的大海可以净化一切,但当他不再平静时,汹涌的波涛也可以吞噬天地。

    不管怎样,无论王朝如何更迭,我们都保持着在黄种人的土地上,是至高无上的存在。

    这也就使得,数百年后。周围这些小国,既想同我们亲近,同时又惧怕我们的强盛。出尔反尔,蛇鼠两端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怕,怕中夏这头已经幡然醒悟的狮子,张开血盆大口吞了他们。

    “我们是很强大!”朱允熥看着窗外,刚点燃的依稀的灯火,心中暗道,“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我们失去了太多!而现在我要做的,就是把这些已经失去的东西,重新抓在手里,彻底变成滋养中夏这头猛狮的血肉。让这头狮子长出翅膀,最终进化为龙.....”

    想着,朱允熥把思绪收回,又坐在御案旁看着桌子上的军报,开口道,“叫张紞,徐辉祖,李...就他们两个来见朕!”

    王八耻悄悄进殿,低声道,“万岁爷,您还没用膳呢!”

    “准备点小菜,朕和他们一块吃!”朱允熥摆手道。

    ~~

    乾清宫中,灯火通明。

    桌子上的饭菜已经冷了,却丝毫未动。

    “对缅用兵的军报,你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?”朱允熥开口道。

    张紞沉默不语,他是文官,打仗的事他从来都不轻易开口。

    徐辉祖沉默片刻,“现在看来还算顺利,但日后难说。臣以为还是要慎重,骄兵必败!”说着,又道,“尤其是事先制定的策略,决不能因为战事顺利而改弦易张。严令前线将领,不可轻兵冒进。同时...”

    说着,他看了一眼张紞,“当立刻派遣官员赴缅,着手准备扶持伪王,建立新朝联姻等事宜!”

    “嗯!”朱允熥点点头,“爱卿所言甚是,一城一地不代表什么,不能因为小小的胜利就翘尾巴,毕竟这仗还远没打完!”说着,他看向张紞,“张爱卿,你也说说!”

    “打仗的事臣不懂,但扶持伪王建立新朝之事,臣以为魏国公所言甚是,而且臣还以为,此事乃是现在的头等大事!”张紞徐徐开口道,“不是所有的土王都会心甘情愿的臣服大明,那么从一开始我大明就要定下调子!”

    “所谓名不正言不顺,要师出有名!扶持伪王建立新朝定年号,以统一缅地为名份大义,最好先把这场仗,变成我大明的正义之战。”

    “有了名分大义,缅国诸小邦豪族等,愿意臣服的,臣以为可以效仿我大明各土司例,给与宣慰使的头衔,由朝廷直接册封。”

    说着,张紞顿了顿,“但绝对不能给他们如我大明土司一般世袭罔替的大权,不然容易养虎为患!”

    “嗯嗯!”朱允熥一边听一边点头,顺手拿起一块桃酥,咬了一口,“你继续说!”

    “与此同时,移民还有宗室就藩的事也要马上提上日程!”张紞又道,“趁着现在缅人还没回神,把我大明的根扎下去,在紧要的位置筑城建关。”说着,叹口气苦笑道,“据说缅国金银铜铁不少,可若是没人或者人少,一切都是镜花水月!”

    人,归根到底还是要有人。

    因为占据缅国就是要掠夺的,廉价的原材料,一片空白的巨大的市场....

    就好比当初大阴对于三哥,彻底控制住那片土地的经济命脉。

    但是大明比大阴强的一点在于,对于缅国来说,大明不是陌生的,不是外来物种。

    “在臣看来,还有一件事是当务之急,延缓不得!”张紞又道。

    “呵呵!”朱允熥微微一笑,“爱卿所想的,是不是要铸币?”说着,又道,“直白点说,在缅国发行钱币!”

    难得,张紞拍了句马屁,“皇上明鉴万里!”

    大明的军队在缅国打仗,那许多东西就要就地采购。

    这场同化对方的灭国之战,杀戮是点燃仇恨的导火索,唯有一手刀一手钱才是王道。

    比如就地采购军需,不能让军队去抢吧?

    不抢那就用钱买!

    可大明朝的金银,绝对不能流到缅国去。大明是去抢东西的,不是去消费的。

    而缅国因为分裂成各个小邦,根本没有统一的货币。

    货币是维系一国家的经济基础,大明掌握了缅国的货币,就等于抓住了缅国的卵.....子!

    “先前的探子,倒是探查到缅国的铜矿和银矿的位置。”徐辉祖有些迟疑的开口道,“可铸币一事,涉及到工匠模具等事,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到的!”

    “呵呵!”闻言,朱允熥和张紞都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徐辉祖顿时脸红,看向张紞,“难道用我大明铸造的钱币?那不是...外流了么?”

    第九十六章

    帝国(2)“呵呵!”

    闻言,朱允熥又笑了起来,一边的张紞也是低头莞尔,忍俊不禁。

    徐辉祖脸上一红,知道自己说错话了,忙道,“臣愚钝,还请皇上明示!”

    “你跟他说吧!”朱允熥吃着桃酥笑道。

    “公爷,您前半句没错,是用我大明铸的钱。但后半句错了,用的肯定不是我大明现在的钱!”

    近似于绕口令的话语之中,张紞缓缓从袖子中掏出一枚铜钱。

    铜钱很旧,而且颜色发白。发白的原因,是钱币之中的铅太多了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前朝发行的劣币吗?”徐辉祖更是懵懂。

    “劣币也是币,谁让他们自己没铸钱呢!”张紞嘿嘿一笑,老狐狸一般满眼都是狡黠,“我大明的铜钱,是铜七铅三,银币也是如此。这样的比例,在历朝历代之中都是好钱!”

    “公爷您不懂,朝廷铸好钱,其实是吃亏的。因为发得越多,朝廷的铜银储备就越少。历代每当王朝渐颓时,劣币大行其道的原因,就在于此!因为劣币和良币都是钱,都能买一样的东西。而朝廷付出的少,却买了一样的东西,是不是朝廷占了百姓的便宜?”

    徐辉祖挠头,他越听越是不懂。

    “到了本朝,皇上宁可朝廷吃亏,也要发行好币,为的是稳定物价,统一标准!”张紞又道,“可对于周围的番邦,还是劣币为上!”

    徐辉祖似乎懂了,开口道,“用这种发白的,铅比铜多的劣币,从缅缅国那边买好东西?”

    “暂时来看,是的!”张紞笑道,“让他们花咱们大明的劣币!”

    徐辉祖又迷糊了,“可...万一他们从咱们这买东西,不是也用劣币了吗?”

    “真笨!”

    张紞心中暗道一句,面上却皱眉笑道,“我大明的人粘上毛比猴都精,自然是以物易物了?谁会要他们的劣币,在咱们大明朝,劣币也花不出去,容易被官府抓!”

    “行了行了!”

    朱允熥笑道,“你别跟他说这些了,他一个武将哪里能懂这些!”

    缅国的市场还有经济,就是一张白纸,可以任凭大明帝国在上面作画。画什么,缅国就是什么。

    “回头你去找练子宁,把府库之内存的那些劣币,都送到缅国去当军需。”朱允熥又道,“让将士们就地采购,然后这间隙当中,给朕全力铸造新钱!”说着,喝口茶,“专门在缅地用的新钱!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!”张紞说着,抬头看看朱允熥,“臣以为,其实五分铜五分铅的劣币,都有些不可取,含铜太多了。臣想,是不是三七....”说到此处,他看看朱允熥的神色,改口道,“要不四六?”

    “哈!张紞呀张紞,朕以前以为你就是抠!没想到,你还是个奸商!”朱允熥笑骂,“依你!反正那边的人没见过钱,给他们什么,他们就花什么!”

    摧毁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种族,最好的手段不是战争。

    而是经济和文化!

    经济使人贫穷,文化使人失去信仰和传承。

    想想,当一个人既穷困潦倒又没有信仰的时候,还谈什么勇气和精神?

    “臣还有一事!”张紞又开口道,“缅国战事既开,那宗室移藩之事必须马上提上日程!”说着,顿了顿,“加上跟缅国土王联姻,可安缅国土王之人心呀!”

    的确,联姻确实是拉进彼此关系的不二手段。

    在大明朝中枢这些不是好人的精英门开,扶持伪王建立伪朝,是在给大明朝即将跟土王之女联姻的闲散宗室们,准备嫁妆。

    时机成熟,这些东西顺理成章的就全成了我大明的东西。

    娶你家女儿,是看得起你!

    要你家东西,是给你脸!

    呸,要不是图你那点东西,谁他妈娶你闺女?

    而就缅国那些土王而言,眼下多另一个大明朝朱家的姑爷子,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
    “另外!”张紞又道,“譬如仰光土王,既然臣服大明,那就要有个态度。臣以为当在京师修建藩王府邸,迎其子进京读书,受我大明教化!”说着,顿了顿,“规格上可以高一些!”

    “再高也是质子!”旁边的徐辉祖心道,“估计那些土王的儿子们,都京城都活不过十年就得不明不白的死于疾病!”

    “爱卿所言甚是.....”朱允熥又露出标志性的动作,“那爱卿以为,联姻之事,宗室之中先派谁去呢?”

    如今大明朝的藩王们大多都在京师当中,他们的儿子们也自然都在京师当中。不过从现在的风向来看,这些藩王们也好他们的儿子们也好,肯定对这种娶番邦女人为正妻的事,深恶痛绝。

    “这个嘛.....”张紞沉吟片刻,“这事不归臣管,臣不敢擅言!”

    忽然,旁边的徐辉祖心里咯噔一下。

    就听张紞继续说道,“宗正府一向是世子殿下管着的,再说这种天家的家事,臣以为他来说最好!臣,毕竟是外人!”

    “我外甥又背锅了!”徐辉祖心中暗道。

    同时看看张紞,“他...以前没觉得他这么坏呀!”

    “嗯!爱卿所言甚是!”朱允熥马上点头,“传旨给洪熙,让他从宗室子弟中选拔人才杰出之士,去缅国!”说着,笑道,“既然要联姻,那就是两国之好。户部,不要吝啬钱财!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张紞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。

    “皇上,这钱怎么也轮不到臣的户部出吧!理藩院,宗正府,该他们出呀!”张紞道,“再说户部现在哪还有钱!昨儿刚给宝船厂,又拨了五十万。”

    随即,碎碎念起来,“宝船厂的账册都在曹国公手里,他就管让人跟臣要钱,臣一说查账他就开始推脱。还有火器铸造局,那更是个大窟窿,花钱没数了!”

    听他如此,朱允熥顿感头大。

    “不过,宝船厂的主办杨士奇倒还算精干之人!”张紞沉吟,继续说道,“他还曾出使过东瀛,这次派遣使节去缅国安抚土王,扶持新朝的事,臣以为他倒是个可用的人选!”

    朱允熥看看他,知道张紞这是夹了私货在里面了。

    杨士奇若是去了缅国,那宝船厂的主办就要换人了,而张紞这个户部大管家,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手插进去。

    要说张紞存了争权的心思也不尽然,他就是见不得有人要钱然后不给看账本。

    当然,是不是也有踹李景隆一脚的意思,那就只有天知道了!

    “嗯,如此甚好!”朱允熥点头,“就他吧!他也算是人才难得,出去历练一番也好!”

    之所以明白张紞的心思,还要用杨士奇,那是因为在朱允熥的心中觉得,未来的大明三公之一,该是独挡一面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是金子,就让他闪光!

    而李景隆犯了那么大的错,也必须要狠狠的给点教训!

    就这时,邓平从外边进来,走到朱允熥身边轻声道,“皇上,锦衣卫同知郭官僧来了,在外头侯着求见!”

    朱允熥眼帘低垂,“知道了,让他等着!”

    第九十七章

    惊变(1)忽然之间,天就变了。

    清早的天空阴沉得像是破败的棉絮,让人看着就心烦意乱。

    御花园中,往日那些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花,都蔫巴巴的耷拉着。好似没用的丁丁一样,蜷缩着不肯露头。

    朱允熥站在池塘边的假山旁,脸色比天空还要阴霾。

    昨夜,他被气到了,辗转反侧在黎明时分才昏沉的睡去。

    郭官僧来报,囚禁在凤阳和泗州祖陵之中的藩王们,每日都喝得酩酊大醉,然后就是对他这个皇帝破口大骂。

    而骂得最凶的,竟然是郭惠太贵妃的两个儿子,代王和谷王。

    别人骂,朱允熥还未必真的生气。这两人,他看在郭太贵妃的面上,格外优待。

    虽说圈进在泗州祖陵,可在祖陵的范围内他俩可以随意的走动。起居饮食也从不曾有过半点苛刻,一切都依照皇子的标准供给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甚至连女人,都给他们配了。全是精挑细选的高丽女子,各个都是二八年华。而且在祖陵之内,侍奉的奴仆们对他俩还用殿下二字的尊称。

    要知道其他藩王,在名字前都冠以罪人二字。比如楚王,就是楚罪人,周王是周逆。

    而且,他二人骂得都还是诛心之言。

    说什么朱允熥这个皇帝,假情假意,老爷子在的时候为了博取老爷子的欢心假孝顺,老爷子一走就翻脸无情。

    还说他朱允熥这个皇帝,未当皇帝之前就已经大逆不道....弑兄!

    甚至他们还影影绰绰的说,老爷子的死.....带着蹊跷。

    太祖高皇帝刚驾崩,小皇帝就迫不及待的要发丧,只给了七天停灵的时间,不符帝王身份。而且送葬,都没让他们这些儿子进地宫。

    别人这么骂,朱允熥可能不当回事,但他俩人.....

    他俩除了是老爷子的儿子之外,还有一个身份。

    是滁阳王郭子兴的亲外孙。

    郭子兴是老爷子的老丈人,也是朱允熥他爹朱标的外公。

    史书上为了好看和掩盖一些东西,为了表明大明江山朱家的基业来得光明正大,更是说成了是老爷子当初的恩人和顶头上司。

    后人可能以为这都是老黄历,可在这个任何事都讲究传承有序的时代,任何事都要讲饮水思源。可以理解为没有郭子兴当初的提拔和欣赏,就没有现在的大明。

    其实谁都知道这种逻辑说不通,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。

    但这些话还是被人喜闻乐见,人人都愿意信其有。

    因为这些话虽不能给朱允熥带来实质上的伤害,但就像是一只上了脚面的癞蛤蟆,黏黏糊糊麻麻赖赖的膈应死人。

    而作为郭子兴的亲外孙,大明朝的藩王,如今落得这般下场,更是显得朱允熥这个皇帝的不仁。

    仁不仁的朱允熥一点都不在意,作为帝王他第一时间察觉到这件事的背后,是错综复杂的关系。

    郭太贵妃如今久在病榻,疾病缠身,嘴里总是念叨着不久及要去见老老爷子了。但朱允熥知道,她老人家没少暗中联络亲生女儿永嘉公主,让她照拂在泗州祖陵的两个儿子。

    永嘉公主的驸马,是新调任的淮西行营总管,武定侯郭英的大儿子,郭镇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都有人偷偷给泗州祖陵那边送东西。朱允熥不是不知道,只是只要不涉及到底线,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    “郭镇这是觉得里外不是人了,不帮自己的舅哥,公主媳妇那交代不过去。可帮了,自己这个皇帝定然心中不痛快。”朱允熥心中暗道,“所以郭镇才告诉了他的堂兄弟郭官僧,哼哼!”

    忽然,朱允熥想到昨晚郭官僧最后的话,“两位爷酒大伤身,是不是配御医给看看?臣在军中时,许多军中悍将都是饮酒之后暴毙身亡,喝酒的事轻视不得!”

    郭官僧的话很含蓄,但表达的意义也很清晰。

    皇帝若是心烦了,臣就想个办法让他们二人暴毙。

    说实在话,有那么一瞬间朱允熥真想让让他们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息了。可是理智告诉他,不行!

    先不说他们都是朱允熥亲叔叔的身份,单就从他们是郭子兴亲外孙的角度来说。

    大明朝,在名分大义上需要这本老黄历。

    不然的话,为何朝廷每年都要隆重的在凤阳举行滁阳王祭奠大典?

    而每年去祭奠滁阳王郭子兴的,就是郭子兴的另一个亲外孙,蜀王朱椿。

    忽然,看着池塘的朱允熥,脸上露出几分苦笑,心中暗道,“到现在终于明白,雍四爷当年被阿斯那赛斯黑折腾得多闹心了!”

    想着,他回头道,“朴无用!”

    “奴婢在!”

    远处,一群太监之间,朴无用跟鬼似的飘出来,凑到朱允熥身后。
← 键盘左<<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+ 标记书签下一页 >> 键盘右 →